发布时间:2024-11-14 23:49:12 来源: sp202411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要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把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汇聚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中来。
搭建成长平台。当前,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国内外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人才选择到哪里发展,看重的是哪里有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成长平台。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搭建更广阔、更有吸引力的干事创业平台。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有组织科研和重大项目集中智慧、凝聚力量,打造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积极促进各领域、各层级创新人才国际交流活动蓬勃开展,为人才成长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完善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拓宽人才、成果、资金顺畅流动的通道,让施展才干的舞台更大、创造价值的机会更多,更好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引领重大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加强机制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对充分激发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创造潜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机制等方面推出更多有力举措,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比如,怎样用好人才,用人主体最有发言权。应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形成并实施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聚焦破解难题。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增强问题意识,以激发活力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难点、堵点、痛点上持续发力。聚焦解决基础研究人才数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问题,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突破常规,创新模式,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加大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千方百计引进拔尖创新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用好用活各类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6日 09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