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2:49:29 来源: sp20241117
人民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黄盛)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7月10日表示,将指导证券交易所尽快公布和实施程序化异常交易监控标准,划定程序化交易监控“红线”,进一步推动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降频降速。同时,将明确高频量化交易差异化收费安排。根据申报数量、撤单率等指标,研究明确对高频量化交易额外收取流量费、撤单费等标准,以“增本”促“降速”。
根据证监会2024年5月11日发布的《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的第二条,程序化交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者下达交易指令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
上述负责人说,将指导证券交易所尽快出台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细化完善具体安排;指导证券交易所评估完善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加强报告信息核查和现场检查力度;加强与香港方面沟通协调,抓紧制定发布北向资金程序化交易报告指引,对北向投资者适用与境内投资者相同的监管标准;持续强化交易行为监测监管,对利用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量化交易从事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依法从严打击、严肃查处。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总体稳中有降。截至6月末,全市场高频交易账户1600余个,年内下降超过20%,触及异常交易监控标准的行为在过去3个月下降近六成。
另据记者梳理,今年4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提出,要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加强对高频量化交易监管。今年5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明确了交易监管、风险防控、系统安全、高频交易特别规定等一系列监管安排。在《管理规定》的监管框架下,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家交易所制定了《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并于6月7日公开征求意见。
同时,证监会持续加强程序化交易监测,组织证券交易所研究制定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等4类监控指标,于今年4月起开展试运行,并对频繁触发指标的程序化交易投资者进行督促提醒,促进规范其交易行为。
“我们对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量化交易绝不会坐视不管,也不会简单地一禁了之。我们还会加快推出更多的务实举措,降低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量化交易的消极影响,提高监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切实维护市场交易公平。”前述证监会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落实新“国九条”部署要求,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原则,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快推出更多务实举措,进一步强化对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降低程序化交易的消极影响,切实维护市场交易公平。
(责编:王连香、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