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7:07:53 来源: sp20241226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阮元元
深圳引导900余家企业到对口地区设立企业;落地200余个百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推动建设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个市级产业转移园区和6个区县共建特色产业园区……7月25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聚焦“全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就深圳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具体举措、成效及亮点特色进行了详细介绍。
制定“1+7+11+X”政策体系,明确推进三大任务
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常务副主任韩荡介绍,深圳制定了“1+7+11+X”政策体系,明确了推进市内各区高质量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及助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三大重点任务。
在“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基础上,深圳加强协同、加快融合,推动全市域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深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态势不断向好,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46万亿元,增速位居一线城市第一;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升级,实施首批40个城中村统筹规划和整治提升试点,完成230个老旧小区改造,实现“五园连通”,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2%;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超25万个,新增医院床位9200张,新增社康机构54家。
深圳扎实推进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市对口帮扶协作,加快推动与周边城市协同融合发展,更好发挥深圳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对口帮扶,安排资金63.5亿元,选派480余名干部常驻当地县镇村,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深圳—汕头产业协作基金助力产业发展;深化产业协作,灵活运用“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委托+代工”等模式优化配置、双向布局,推动建设4个市级产业转移园区和6个区县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引导900余家企业到对口地区设立企业、投资兴业,落地200余个百万元以上产业项目。
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提级跨越发展
韩荡介绍,深圳抓住《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出台的契机,集中力量将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成为产业转移的承载地、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的目的地,以及粤东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孵化器。
在产业发展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倍增发展年”为目标,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已全面投产,二期西地块也实现整车项目达产,预计今年生产整车将超20万辆。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导,辅以新型储能、新材料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一个“一主三辅”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2023年,该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5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融湾融深一体化发展方向。广汕高铁已开通运营,深汕高铁和深汕西高速改扩建等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此外,小漠港的发展能级得到提升,累计出口汽车已达5万辆,成为华南地区新能源汽车滚装出口的新基地。
在乡村振兴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区实施了一系列行动,实现了通村道路硬化、村庄直饮水集中供水等六个方面的全覆盖。
特色实践打造精品样板
福田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兼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曾乐非介绍,福田区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明确了城区、街社、区域协同“三个高质量发展”目标,实施了党建引领强基、现代产业引领、空间拓展提质、营商环境创优等“十大行动计划”。创新推出了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七种模式,已推出项目超过200个,将撬动资金超10亿元。
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兼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执行副总指挥赵文三介绍,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深圳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坚持“以产兴城、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产城乡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辅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实施“大产业”立柱架梁、“大平台”提级赋能、“大招商”增量提效、“大环境”优化融通、“大民生”融合发展等“五大提升行动”。
韩荡介绍,目前,深圳有1000多个城中村、900多家股份合作公司、4.3万亩耕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有34个行政村、172个自然村。在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深圳将积极发挥科技、金融、市场、品牌以及规划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深圳特点、具有深圳特色的特殊路径。(广州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