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22:05:17 来源: sp20241105
在宁夏盐池县曾记畔村的广场上,大喇叭响起,“文化大篷车来了,在老地方!今天的话剧是《闽宁镇移民之歌》”。
台上的剧情跌宕起伏,台下的村民时不时谝上两句,“演得跟村子里的事一样样的”“这就是咱身边的人嘛”……
只见一位穿着汗衫的老者,一手拎着马扎,一手拿个小本,挤进了观众堆里。当观众掌声热烈时,当演员不在状态时,他手上就写得疾了。
剧终人散,他在小本记下:“这场有41次掌声,52处笑声。剧情冲突时,演员情绪还可以再饱满些……”
老者是宁夏话剧团的老团长、老编剧王志洪。1984年,王志洪接手宁夏话剧团时,电视在城市里已渐渐普及,话剧演出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
怎么办?他一咬牙:“到农村去!”
可第一次送话剧下乡就“闹出笑话”——还没演完,观众就走光了。可巧,村头来了耍猴的,有人说“猴子比那个话剧演得都好”。
王志洪听得耳根子直发烫,他满肚子懊悔:“把在剧场演的原样搬到农村,就是瞎对付了!”他背上铺盖,一头扎到山沟沟,与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写出了懒汉变模范的《庄稼汉》。他一遍遍念给乡亲们听,哪里不合适,当场改。
改到什么程度?半年多后,直到有农民朋友听了捂着肚子笑,笑着笑着,又背过身去用袖口抹泪……他说,剧本火候到了!
第一回上演,剧团收到了26个村子的包场邀约,一炮打响。
“剧本要贴近农村生活,以文化人!”那些年,农民口袋里闲钱多了,农用车事故率却居高不下。王志洪排演了一部《农机站长》,场场爆满不说,还有人跑到后台,抢着报名考驾照。巡演700多场后,有关部门一统计,农用车安全事故下降了87%。
一场场演出,话剧在宁夏农村扎下了根,团里的“老解放”汽车变成了全国第一辆流动舞台大篷车。
听说大篷车能解决问题,西海固一位村干部火急火燎来诉苦:村民不愿外出务工,怕受二茬苦,村干部怎么都劝不动。“我们赶到当地,演了《铁杆庄稼》,讲外出务工的奋斗故事。演完后,不少人当场报名去打工。”王志洪回忆起来激动不已,“大篷车开进了乡亲们的心坎里!”
40年来,宁夏话剧团送戏里程相当于绕地球20多圈,流动演出9000余场次……(记者闫磊张文攀)
(责编:王仁宏、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