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2 01:24:03 来源: sp20241212
考古发现环太湖地区目前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首次发现结构完整的六朝时期县城遗址……日前,在2023年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重要进展汇报会上,常州寺墩遗址、南京江宁华西村战国至六朝墓地、南京西街遗址、溧阳古县遗址、淮安新路遗址、盐城盐业考古等6个重要考古发现公布。
反映太湖地区的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
“1982年,寺墩3号墓中出土33件玉琮,墓葬等级之高、出土玉器之多令人惊叹。但除此之外,对于寺墩遗址整体情况知之甚少。”常州寺墩遗址项目负责人于成龙介绍,2019年以来,对该遗址进行的第6次考古着重对遗址、遗迹的探索。
“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一种现象,先民垒筑高台作为居住区,这是文明起源的重要表象。”于成龙说,寺墩顶部发现多条宽约半米的红烧土基槽,表明曾有大型建筑,结合墩体处于双重水系正中心的情况,说明墩体可能是“高等级先民”居住的地方,代表该时期已出现社会分化。
对遗址内圈水系进行解剖研究后,团队发现了许多木桩。“这是良渚文化先民加工利用水系的证据,代表内圈水系应是良渚时期的内壕沟。”相比于实际功能,其象征性功能更明显——可能只有“高等级先民”才有权利在内壕沟内活动。
日前,寺墩遗址出土的漆彩陶壶在南京博物院展出,陶壶上的编织纹双尾鸟形象分外吸睛。“两只对称的鸟缠绕到一起,极具设计感和神秘感,先民的思维多灵动啊!”于成龙说,类似纹饰的器物在江苏寺墩、浙江河姆渡、安徽凌家滩、上海崧泽等遗址也曾出土。“可以说,早在5000年前,长三角就是一体的。”这些图案对良渚文化玉器纹样产生了重要影响。
寺墩遗址仍有许多待解之谜。“今年计划对外圈水系进行主动性发掘,按照设想能够证明良渚先民对外圈水系也有人工利用,有可能找到寺墩遗址城墙的痕迹。”谈及未来的工作,考古团队充满期待。
六朝考古取得重要突破
六朝建都于南京,“长干”是南京最早见诸记载的地名。2023年12月,权威历史考古学者确认,在南京西街遗址发现始建于3000多年前商周时期的“长干古城”。
2017年,西街遗址启动连续发掘工作。该地块分布多达9个时期的地层,堆积自商周至近现代,完全印证了南京城市历史沿革。出土的部分瓷器为六朝都城或佛寺定制器物,为首次发现。除六朝窑址外,是青瓷出土数量最大、器型最全、品质最高的一次考古发现。
西街遗址还发现了南朝御道和城门遗址。“这可能是南朝梁代规划建设的国门,一门三道,宽约33米,进深约17米。城墙外还引南涧水开挖了护城河。”西街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介绍,西街遗址发掘为都城发展研究、六朝城市与文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并诠释了南京伴江而生、依江而兴的历史,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支撑项目。
近期,考古学者明确了江苏溧阳古县遗址城址四至和城门分布,确认该遗址为六朝“永平”“永世”县治所在。这是国内首次较为完整揭露的六朝时期县城遗址结构布局。
溧阳古县遗址项目负责人高伟展示了一组照片:北城墙底部除使用细密黄土之外,还使用了碎石子、蚬螺壳等物填充,南城墙之下有密布的地钉遗迹。“这些营造技艺是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产物,属于典型的南方特色。”高伟表示,该遗址考古工作将继续围绕六朝县城与都城、运河、文化融合等方面逐步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
此外,南京江宁华西村战国至六朝墓地项目取得新进展。项目负责人许志强介绍,该墓地共清理出自战国晚期绵延至六朝早期的墓葬685座,填补了南京地区战国两汉墓葬资料空缺,反映了江东地区战国两汉和六朝时期物质文化面貌的历史“剖面”。
调查发掘丰富地域文明探源认知
盐业是江苏古老而又十分重要的产业,两淮盐业通过水路运输为江苏省乃至全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和财政支持,同时,盐业对整个江苏地区城镇空间的塑造和精神文化的涵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2023年,江苏盐业考古取得重要进展,在盐城、连云港地区新发现商周至明清时期盐业遗址90余处。
江苏盐城有着千年制盐史。2023年,在盐城东台缪杭遗址发现了唐代与蓄水淋卤相关的盐业生产遗迹;在大丰后北团遗址发现了明清时期的3座盐灶和1组淋卤坑。“这是在盐城境内首次通过科学考古发掘揭露出较为完整的唐代盐业生产聚落和明清时期盐灶遗迹。”盐业考古项目负责人陈刚说。
在江苏此次“上新”的考古项目进展中,淮安新路遗址、扬州桑树脚遗址揭示了大运河开发与发展史。淮安新路遗址目前发掘揭露的主体遗迹是一处典型的街巷类遗址,形成于明代晚期,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该遗址发现多处“侵街”现象,街道两侧的建筑占道建设,侧面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华程度。
相关专家认为,新路遗址对研究淮安地区明清漕运史、运河开发史、城市发展史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明清时期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重要见证。
据悉,2022年7月,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设立九大课题,先后开展相关发掘项目40余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江苏考古将继续把江苏地域文明放到国家全域、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来研究,进一步强化多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提炼展示江苏地域文明的文化精髓,实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姬尊雨)
(责编:郝帅、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