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6:20:50 来源: sp20241224
走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的校门,学员徐智超实现了他和学长一年前的约定。
2023年秋季开学之际,安徽潜山野寨中学20名新考取军校的学生收到了习主席回信,王奕哲就是其中一员。彼时,刚刚升入高三的徐智超激动地向学长王奕哲表示祝贺,并约定来年在同一所军校相聚。
如今,徐智超终于如愿以偿。“想要成为一名合格军人,除了强化体能和作风养成,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转变。”新训开始后,徐智超逐渐理解了王奕哲对他说的话。
新训,从“心”开始。一台情景剧带领学员穿越时空,感悟先辈精神;从身边榜样身上汲取力量,与战友一同携手成长;在实践中升华认识,铸造军人的忠诚和血性……
几十天过去,在汗水浇灌下,新学员们迎来自己的蜕变。让我们走进军校,见证他们的成长之路。
战术训练场上,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新学员们为战友呐喊助威。
传承——
从红色历史中获得不竭力量
“老胡,危险!快卧倒!”伴着呼啸的炮弹声,眼前“地动山摇、火光冲天”。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礼堂的舞台上,两名战士为完成进攻前的炮兵作业英勇牺牲,深深震撼着台下新学员们的心。
开学之初,观看情景剧《炮兵作业》时,看到舞台上“先辈”用来观测的炮镜,新学员马思奕思绪万千,心潮难平。
马思奕的爷爷是一名参战老兵。儿时,马思奕经常偷偷拿着爷爷破旧的“望远镜”玩,爷爷发现后,总是慈祥地将他抱在怀里,向他讲述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后来马思奕知道,那副“望远镜”就是陪伴爷爷在战场上战斗的高射炮炮镜,损坏后一直舍不得丢弃,始终带在身边。
此时此刻,爷爷的身影仿佛与舞台上先辈战斗的身影重叠,马思奕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我一定会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接过前辈的钢枪续写荣光!”
坐在马思奕身边的学员申凯,也被舞台上的故事深深吸引。入学之初,他对军校的管理感到难以适应。然而这堂文艺情景课,打开了他内心的一道“开关”。
一幕幕生动的历史场景,将学院的光辉历史和英雄的感人事迹展现在学员们面前。80年前,学院的先驱者们前往延安艰苦创业,组建我军第一所兵种院校——延安炮兵学校。当时,先辈们没有粉笔就用白土代替,没有教室就在露天场地,他们甚至连一张边区土造纸都不舍得轻易使用……
学院历史上,涌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老校长朱瑞为炮兵事业献出毕生心血,却倒在了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老学长苏宁在生死关头推开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老教员周启国在左臂和右眼球被炸掉的情况下,仍坚持重返阵地继续战斗……品读一个个故事、回顾一段段历史,申凯感到深深的震撼。
“我明白该怎么做了!”申凯的心里一下子亮堂了。作为一名军校学员,他肩上承载的不仅有个人的荣誉和梦想,更有继承先辈光荣传统的责任和使命。
自那以后,申凯充满干劲。齐步停顿、正步定型、跑步定位……他认真对待队列训练,站军姿时,汗水从脊背渗出,被打湿的作训服颜色逐渐加深。每当想要放松,他总是在心里默默给自己鼓劲加油。申凯的改变和努力,队干部和战友们都看在眼里。新生队列会操中,他凭借出色表现被评为“队列标兵”。
如今,申凯为自己能够成为延安炮兵学校的传人而自豪。当听说学院组织情景教育课创演选拔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申凯希望通过自己的演绎鼓舞更多战友,让更多人了解学院的历史。
翻开剧本,英雄的名字熠熠生辉。这光芒,映射过去,点亮未来。“我要在军校的4年里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做到不负前辈、不负时代。”申凯坚定地说。
“战神”文艺情景教育课剧照。
向往——
在榜样身上看到奋斗光芒
在军事训练“龙虎榜”上看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 学员张皓喆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高中时代,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张皓喆是身边人夸赞的对象。然而就读军校后的第一次基础体能考核,他竟然排在了全营倒数第三。这让一向骄傲的张皓喆深受打击。
渐渐地,张皓喆对训练产生了消极情绪,总是以各种理由逃避训练。“训练不行不如休息,捱过新训这几个月,等到课堂上我再和你们一比高低……”他试图通过这种“自我安慰”来掩盖内心的无力和挫败。
张皓喆的状态,班长阳恩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阳恩黔知道,如果张皓喆继续这样下去,不仅会耽误成长,还会影响到整个班的斗志。于是,阳恩黔经常找张皓喆谈心,试图打开他的心结。但张皓喆对班长的好意并不领情,总是以“受伤就得治,伤好了才能更好训练”为由搪塞。
一次偶然的机会,阳恩黔在班里换衣服时,张皓喆发现他胸前有一道长长的伤疤。细问之下才知道,阳恩黔曾参加过特战队员比武。当时,他为追赶对手,匍匐在山地上时不慎被石块划伤。但他没有丝毫犹豫,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就强忍着疼痛,和战友们翻过山地继续行进。最后,阳恩黔所在的队伍夺得了冠军,他也因此荣立二等功。
“为什么要这么拼?第一名这么重要吗?”张皓喆问。
阳恩黔认真地说:“受伤之后我也曾有过动摇,但身边还在拼搏的战友让我重新振奋起精神。他们没有放弃我,我更不能放弃自己——就像我现在没有放弃你一样。”
看着班长认真的表情,张皓喆只觉得脸上发烫。想到班长身上的那道伤疤,以及他说起取得荣誉时闪闪发亮的眼睛,张皓喆扪心自问:“难道自己就这样一直得过且过下去吗?”
答案越来越清晰:当兵就应该有股拼劲。
这之后,张皓喆主动跟班长一起训练。阳恩黔手把手教他从基础练起,大家常常能在操场上看到他们一起努力的身影。张皓喆手上因单杠训练磨起了厚厚的茧、曾经灌了铅似的脚步也越来越轻快。
一个多月过去,张皓喆的各项成绩渐渐从连里的“吊车尾”冲到了前列……在新训旅举办的“龙虎榜”颁奖仪式上,张皓喆凭借自己的努力,被评为“新训之星”。
当阳恩黔将大红花戴在他的胸前时,张皓喆向班长敬了一个军礼。
爬绳训练。
蜕变——
肩上的“一道杠”像是一条长长的路
“现代战争,导弹最远能打上万公里,我们在地上爬来爬去有什么意义?”
“我们是来当指挥员的,会指挥打仗不就行了?”
“天天叠被子、练队列,到底有啥用?”
……
调研座谈会上,新学员齐孖睿发出“连环三问”,引起了政治理论教员王骏的注意。
齐孖睿是一名资深军迷,中学时就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军事装备,对一些高精尖武器装备如数家珍。得知陆军两大兵种主战装备都在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填报了志愿。
然而,军校生活与他想象中大相径庭。被子要叠成“豆腐块”,军姿一站就是半小时,每天在铁丝网下爬得灰头土脸。听高中同学分享地方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齐孖睿深感失落,整天闷闷不乐。
王骏在调研中发现,像齐孖睿这样的新学员并非个例,他们虽然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军校的培养方式和军营生活的理解存在偏差。不久后的一次野外拉练,让王骏看到了教育契机。
拉练中,当接到“前方有‘敌’电磁干扰”的导调特情时,齐孖睿作为通信员因操作不当,导致电台被判定损坏无法使用,令大部队失去先机。
看着满脸失落的齐孖睿,王骏没有责备,而是借此机会开展了一次现地教育:“过去,我们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更要多,骨头更要硬。战场上,即便我们缺少了武器装备,也要亮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让敌人未战先胆寒,这才是军人该有的血性。”
王骏的话敲醒了齐孖睿迷茫的心。拉练结束后,王骏为大家播放了一段实战视频。
真实的视频震撼着齐孖睿,他在体会中感慨道:“不论战争形态怎样变化,本质上还是人与人的对抗,这对我们战斗精神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只有始终保持过硬的战斗精神、战斗作风,才能在战场上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战胜敌人!”
从那以后,齐孖睿苦练硬功,基础不行就加练,技能不会就苦学,不仅走队列姿势最正,喊呼号声音最响,连最不愿意叠的被子也开始棱角分明。参加考核时,他的训练成绩全部达优。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经过几十天的磨砺摔打,这批新学员们正悄然发生着转变。他们褪去青涩破茧成蝶,在成长路上逐渐有了军人模样。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授衔仪式上,学员们紧握右拳,面向鲜红的军旗喊出铿锵誓言。
军装的绿色,是青春的颜色。肩上的“一道杠”像是一条长长的路。学员们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在逐梦强军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李荣鹏 汪韵 周士钰)
(责编:陈羽、刘圆圆)